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石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会有多长?让实践来回(2)

来源:保健文汇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8-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国如何持续走国际化道路?在实干中学习,多点中求平衡 民企员工周亮: 现在中国企业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就是走入国际化这条道路,但这个国际化道

中国如何持续走国际化道路?在实干中学习,多点中求平衡

民企员工周亮:现在中国企业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就是走入国际化这条道路,但这个国际化道路也挺难走的。在您看来,我们主要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将对我们产生什么影响?从国家、企业以及人才的角度出发,我们需要做哪些调整和改变?

石磊:第一,关于企业国际化的问题,我们经过了几个重大阶段。第一阶段是1980年代末,当时有少部分企业是自己走出去的,国家层面缺少一个完整的安排。第二阶段是1999年,国家正式出台了“走出去”的政策,鼓励国企走出去。但很客观的说,由于当时对国际发展的环境认识不足,很多国企走去了中东,在那里的投资都打了水漂,尤其是中东战争几次爆发。公共基础设施都无法收回。

走出去和国内发展是两个市场,两者如何相互促进是非常关键的。如果国内的基础都不扎实,走出去也不可能稳定。后来,我们的光伏生产设备走出去非常成功,当时国内抱怨地称为一哄而起,没想到一哄而上到国外却发展得挺好,欧美的光伏生产设备三分之二的市场是中国的,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这也说明我们走出去的经验越来越丰富,特别是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们努力学习和掌握国际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努力适应调节国际间商品贸易关系的国际贸易法。

中国人的学习能力真的很强,早期台湾驻美国办事处的一个高官提出了一个很客观的说法,他说,美国要想清楚一个问题,中国用的是你们创造的、熟悉的市场体制把你们给打败了。但“打败”这个词我不赞同。我们中国搞市场经济没打算打败谁,只是想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但客观上我们非常娴熟地掌握了市场经济规律,极其不易。

所以,用一个词形容我们这些年的发展规律,叫做learning by doing,“在干中学”。中国人是有能力的,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发现,原来市场经济是一个大学校,我们在这个学校中可以学到许多过去我们所不熟悉的知识,当然,也承受了高额的成本和许多的痛苦,世界上没有零成本的制度,没有完全微波不惊的氛围。我们是在顶着诸多压力的情况下走出去的,未来还将继续走出去,引进来,只不过是进一步扩大和改善对外开放,重在改善。尽管出现了逆全球化的态势,但中国仍会坚定不移地推进世界多极化,只有多极化我们才能够在多点求得均衡,才能拥有更多的风险对冲机制。

“卡夫丁峡谷”无法跳跃,俄国十月革命前经历过短暂的资本主义

哲学学习者张忠华:我看到海报上有一个说法是,中国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新世纪的实践。如果从这个角度理解,是否表示我们中国现在的经济发展是在中国历史文化精髓中进行新的实践?

石磊:从事经济学研究,尤其是从事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研究的人群,我建议重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也就是1857年、1858年、1863年、1864年的经济学手稿。读完后会发现,46卷上册中提到了一个基本原理,即商品经济的冲突。马克思没有用“商品”一词,而用“发达的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交换”,其实“卡夫丁峡谷”(注:指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可以不经历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阶段或充分发展阶段,不遭受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种种灾难,或少遭受这种灾难,而吸收资本主义制度下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并在此基础上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跳不过去的。至于怎么走,情况各异。

再看另一份文献,《马恩全集》第22卷,恩格斯在给《俄国社会问题》一书写“跋”(在文末的叫“跋”)的时候说,当时的俄国土地是公有制,这种土地公有制为何会解体呢?马克思曾经说过,这个土地公有制是可以不解体的,而且马克思在回答查苏利奇的信中,其实说得非常明确,他说,《祖国记事》的记者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我马克思曾经说过,俄国的土地公有制必须解体,像英国那样回到私有制,长期发展才能走向未来世界、未来社会。马克思说,不,错了,《祖国记事》的记者与其说给我马克思莫大的荣耀,还不如说给我莫大的侮辱,因为我从来没有讲过这个话。大家不知道背景可能听不懂我在说什么,实际上说的是马克思在这个问题的判断上存在一点小错,不是指他理论上的错误,是因为他在世的时候,俄国土地公有制还在,斯拉夫土地公有制还在,但很可惜,马克思比恩格斯少活了几年。马克思逝世以后土地公有制就瓦解了,恩格斯幸运地看到了这个事实,于是给《俄国社会问题》这本书写“跋”,当时马克思已经不在了,但恩格斯的这篇文章其实是批评马克思的,怎么批评的呢?


文章来源:《保健文汇》 网址: http://www.bjwhzzs.cn/zonghexinwen/2021/0816/1201.html



上一篇:文汇报社招聘 | 全国人文大报,就等你来!
下一篇:保健美白还包治百病? 维生素C表示:拒绝捧杀

保健文汇投稿 | 保健文汇编辑部| 保健文汇版面费 | 保健文汇论文发表 | 保健文汇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保健文汇》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